首页 > 传统

传统文化度中秋:穿汉服行祭月礼柚子皮做

  本报讯(记者 叶祯)农历八月十四晚上,市民邓培璐在朋友圈晒出了老伴卢伊琳为孙女做的 “波碌灯”(白话,就是用柚子皮做的灯笼),为团圆喜庆的中秋节预热了一下。“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南宁人也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团圆的意义。

  中秋节前两天,在深圳打工的陆先生赶回老家武鸣县马头镇小陆村。 2011年,陆先生因小儿子小俊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向本报求助。本报报道引起社会关注,爱心纷纷涌向小俊颖,帮助他们一家渡过了难关。如今,陆先生一家人在深圳工作、学习和生活。陆先生说,老父亲出生于1949年的中秋节,他这次回家除了陪90多岁的奶奶过中秋节,更要为父亲操办一场70岁寿宴。这几年,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他赚到钱就回老家盖房子。中国人都有“叶落归根”的传统,以后儿子长大了有自己的事业,他就和妻子回老家陪陪父亲,做点小生意。毕竟两位老人也老了,希望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

  广西华夏文化交流会(以下简称广夏会)的网友喳喳这两天特别忙,除了在9月11日与小伙伴下乡前往武鸣区开展“中秋庆团圆晚会”活动,中秋当晚还要参加广夏会在江南万达举办的中秋汉服展示、祭月仪式等活动。喳喳说,如果不是2012年接触到汉服文化,他过中秋节的方式还是跟大多数人一样,时间允许情况下回家与家人团圆。这几年每到传统节日,他都会穿上汉服,与同袍以传统的方式过节日。“传统的节日,民俗内容其实挺丰富的,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民俗。我们有责任把自己传统的东西告诉更多人。服饰作为最直观的载体,穿传统服饰过传统节日,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喳喳说。

  “老南宁过中秋的习俗多了,早上起来先是给祖先上香,摆上月饼、水果、茶水。水果必须要有柚子,最好是酸酸甜甜的,因为‘好酸’与‘好孙’谐音。”邓培璐告诉记者,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要一家团圆。吃完团圆饭后选择一处空旷的地方,摆上月饼开始祭月,祈求来年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12日,邓培璐的老伴卢伊琳特意用柚子皮和蜡烛为孙女做了一盏“波碌灯”。邓培璐说,南宁人在中秋做“波碌灯”是一项老传统。在儿子小时候,他们每年过中秋时也是这样做“波碌灯”给儿子玩耍,“这应该是代代相传的习俗”。

相关阅读
历史解密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人公究竟是谁?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

如果你是看的是《三国演义》那你一定会认为火烧赤壁是诸葛亮的计谋,而整个赤壁之战的主人公也是诸葛亮,不过事 ...

历史趣闻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脸?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

镖局这种机构,经常在很多电视剧当中出现,甚至还有以镖局的生存兴亡为主要线索的影视作品,对我们了解古代的镖局 ...

@ 2015-2025 www.youbianjiang.com 游边疆
本站资料部分为网友互联网收集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runsly@qq.com处理。粤ICP备18088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