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很多让人唏嘘感叹的人物,比如顺治皇帝,励精图治,很有政治抱负,如果董鄂妃能长寿一些,他大概也会是个很有政绩的皇帝,何至于到最后参透一切;又比如苏轼,生来一副傲骨,可最后也被社会磨平了棱角,留给他儿子的诗里写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生平简介: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有的人政治、爱情、生活都成功,我们说他是人生赢家。有的人政治、爱情、生活都失败,我们说他比成功更伟大。
为屈原觉得遗憾,是因为屈原的一生,是被庸俗之辈包围着的一生。他的时代他是小众,不被理解,反被诬蔑。所以他不能活,只能在死亡中自我完成。屈原生活在肮脏、残暴、卑鄙的政治环境中,被排挤、诽谤、侮辱,然而创作了《离骚》这样的作品。优雅高洁,像是现代的交响乐,起伏流动,仿佛在飞翔。
生平简介: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边自刎而死。
历史上最让我觉得遗憾的就是西楚霸王了,我看过很多关于他的资料,一直记得当初看《百家讲坛》的时候里面提到的,他应该是铁汉柔情的代表性人物,每次手下的将士受伤了,他都会双目含泪地一一去关怀一下:“你们疼不疼啊?冷不冷啊?饿不饿啊?你们这样我好心疼啊……”其实我觉得他是真心的,但是跟刘邦那种“你打下来一座城就归你了”的大将风范比起来,项羽这种关怀显得没有那么容易得人心,我真的觉得他只是情商低啊……心有猛虎,细嗅蔷薇。难道不会让人感觉更加有反差萌吗?哎,“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啊!
历史上的狂人,我最佩服也最惋惜李贽,这个人生在了礼教最严的明朝,却十二岁就敢抨击孔子,做官后傲慢蔑视不改,讽六经反八股,戳穿禁欲主义和假道学,大骂自己做官的时候就像一条真狗,还有关于资本主义萌芽,妇女追求个人幸福等超前思想,如此离经叛道,当时人人称妖,我非常怀疑他是穿越来的,他狂放不羁,可是远远没有李白的好待遇,最后被人诬陷作风问题投到大狱,拿剃头刀自杀,死前笑说:“七十老翁何所求!”很疯狂很帅,估计当时狱卒【目瞪口呆.jpg】,最可怜他生于明朝,那个时代没人理解他,恐怕都觉得这人脑子有问题,每每看他大放厥词,心底肯定都是嘲讽的冷笑,确实,唯一的遗憾就是他生得太早了,一生傲骨太孤独了。
生平简介:明朝最后一位皇帝,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在位期间内忧外患不断,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
小时候无意中看到了崇祯皇帝的遗诏,当时就感觉很心酸,他几乎一生都在致力于挽救这个国家,在他将死的时候,还不忘了说“勿伤百姓一人”。因为对明末的历史了解得不够透彻,我无法评判崇祯的政绩如何,但我觉得他这一辈子真的尽力了,算得上是个好皇帝。后来断断续续看了崇祯朝的一些历史,越发觉得他过得不容易,都说皇帝富有四海,可朱由检从少年即位起就没有轻松过。他当皇帝的时候还只有十余岁,他的兄长拉着他的手传位于他,说“吾弟当为尧舜”,之后那么年他为这个国家耗尽心力,可惜大明还是亡了。到最后他践行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他值得被惋惜。
生平简介: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可能是年岁渐长而一事无成,最近越来越体会到以前教科书上见腻了的先贤究竟有多伟大。以往只觉得鲁迅先生的杂文小说写得好,然而近来读到先生的其他论著,才愈发觉得世界上真有天才的存在。我们读小说谈小说,但第一次系统地梳理出中国小说的渊源流变,还是鲁迅先生的功劳,《中国小说史略》里所谈及的古代小说的历史和分类,至今也被我们沿用,甚至成了习惯的话语。我其实特别想知道更多先生关于小说的研究,因为通过一个天才给你打开的窗户,你更容易看到绝世的风景。可惜先生的目光,毕竟不是小说研究所能缚住的,先生也终未能再深究下去,这与其说是先生的遗憾,不如说是我的。邵建先生评价胡适:“他什么也没完成,却开创了一切。”鲁迅先生开创了一切,可惜也未能完成。
生平: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713年因涉嫌谋反,被唐玄宗李隆基发兵擒获,赐死于家中。
历史上还有哪个公主贵得过太平吗?爸爸是皇帝,妈妈是女皇帝,四个哥哥轮流当皇帝(当太子时死了的没办法了),所以每次想到太平公主,我就很遗憾,她怎么能不是皇帝?
但实际上,太平公主过得并不比皇帝差,高宗和武后两朝,她受到的宠爱都是极致的,据说出嫁时照明的火把甚至烤焦了沿途的树木,为了让宽大的婚车通过,不得不拆除了县馆的围墙。到了中宗时期,更是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资治通鉴》上记载了这么一个例子:“每宰相奏事,上辄问:‘尝与太平议否?’……公主所欲,上无不听,自宰相以下,进退系其一言,其余荐士骤历清显者不可胜数,权倾人主,趋附其门者如市。”
太平最后死于李隆基之手,而李隆基虽与杨贵妃有千古流传的爱情,却为唐朝引发了安史之乱,此后唐朝藩镇割据,再无盛唐。
如果当年太平没有死,继武后之后又是一女帝,唐朝的结果是否会不一样?也许是,也许不是,都只是一个猜想了……
●免责申明:有些内容源于网络,没能联系到作者。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相关内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人物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3-02-15
文史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2-10-25
文史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2-10-20
人物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2-09-07
人物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2-09-07
@ 2015-2025 www.youbianjiang.com 游边疆
本站资料部分为网友互联网收集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runsly@qq.com处理。粤ICP备18088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