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

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实”也要“久”

  近年来,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氛围日渐浓厚,全国各地学校掀起推广、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值得称赞。但令人忧心的是,面对这一热潮,许多学校不加辨别一拥而上,有的要求学生全部穿汉服,吟诵经典时摇头晃脑;有的自办“孝敬文化节”,800多名学生在父母面前下拜磕头、痛哭流涕。更有甚者,打着“女德班”“国学班”的旗号,以洗脑为卖点,给孩子们强行灌输文化糟粕。这其中,有多少是作秀的成分,孩子们又真正收获了什么,不禁让人心中打个问号。

  笔者以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在“实”字上下功夫,真正让学生做到入心入脑才是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应有之义。学校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把传统文化真正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之中不可或缺。当然,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仅存在于古诗词和文言文之中,而是要融入到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蔚县剪纸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成为训练学生动手动脑的新方式,如果将这项手工技艺融入到学生的课堂中,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的乡土观念和文化熏陶,也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播更有针对性,更能让地方特色传统文化保持生命力。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小火慢炖、循序渐进,任何急于求成的教育方式,到头来大多于事无补。某些学校认为组织一两场大型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就可以让学生们记忆犹新,殊不知此类靠活动来渲染气氛的行为可能会沦为肤浅的面子工程。所以,学校应将精力和经费更多地放到如何持之以恒地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引导上来,实现常态化,追求实效性,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此,我市第二幼儿园的做法就值得肯定。该园不仅每天广播播放《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经典,还在楼道环境中凸显地域元素,悬挂《张库大道的再现》《张家口历史的变迁》等画报,并创设“礼”“爱”主题楼道环境,春风化雨般影响着幼儿的言行。

  总而言之,让传统文化进校园,需要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冷静客观、全面深刻地认识分析,精心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将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日常学习活动中,避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教育“乱炖”,真正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逐步积淀内化成为有益于他们健康成长的优秀文化基因和道德底色。

相关阅读
历史解密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人公究竟是谁?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

如果你是看的是《三国演义》那你一定会认为火烧赤壁是诸葛亮的计谋,而整个赤壁之战的主人公也是诸葛亮,不过事 ...

历史趣闻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脸?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

镖局这种机构,经常在很多电视剧当中出现,甚至还有以镖局的生存兴亡为主要线索的影视作品,对我们了解古代的镖局 ...

@ 2015-2025 www.youbianjiang.com 游边疆
本站资料部分为网友互联网收集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runsly@qq.com处理。粤ICP备18088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