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王安石出任宰相,苏轼“高兴”得写下千古名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才华横溢之人不在少数,文学作品更是数不胜数。秦有赋、唐有诗、宋有词、清有小说,多种题材的文学作品留存于世,但诗歌这一题材却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忽略的印记。我们熟知的诗人就有李白、杜甫、陆游等多为文人才子,他们用自己的才情给我们留下了不可估量的财富。

在诗歌方面我们还有一位人物是必须提及的,他就是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当我们需要对苏轼进行评价时,我们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词莫过于“才高八斗”,这是必然的,苏轼的才情学识是世人公认的好,但我们不知道的是,苏轼除了有极高的文学造诣还有一颗为国家忠心耿耿的心。

无论朝廷如何对待苏轼,苏轼一直为朝廷尽心尽力,而这时,我们就有个不得不提的人物了——王安石。王安石为官时提出新政,而面对这个新政苏轼认为对宋朝是没有益处的,所以二人就形成了对立面。

当王安石再次担任宰相时,于是就有了这首《花影》,短短四句诗,却极具讽刺之意,最后竟也成为一首佳作。

01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上片写到:“瑶台”上照射下来的花影足有上百朵,一层一层地叠加在一起,铺了好几层。“我”赶忙叫叫童子去打扫,但是影子是扫不开的。

这里诗人采取了借物喻人的手法,“瑶台”就是当时的朝廷,“花影”就是朝廷中那些奸诈小人,而呼唤“童子”的自己就是正直的人。

这首诗在写花影的同时,一语双关,描写到了当时朝堂的状况,本来很美好很漂亮的“瑶台”,却被层层花影罩住,这就好比现在的朝廷被那些小人贪官污染一般,看到这些诗人赶紧叫童子去打扫,此处充满了讽刺之情,那些小人就好比垃圾一般,需要进行清扫。

苏轼为官以来一直是忠心耿耿的,当朝堂之上出现哪些阿谀奉承、德不配位的人时,内心自然是无比愤恨的。但令人悲哀的却是“扫不开”,那些小人数量极多,而且就凭自己一人之力,无论多么积极,还是不能将他们都清扫出去。

02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后两句写道:太阳落山的时候,“花影”得以消失不见,但没想到等到月亮出来的时候,那些花影又陆陆续续地重新出现了,肯定是月亮将它们送了回来。短短两句却表现出了诗人前后心情的变化,还没有从“花影”消失的喜悦中恢复出来,没想到它们又回来了。

朝廷中也是这般景象,诗人费尽心思去清扫,终于取得一些效果将那些奸臣清理出去,却没想到他们会这么快地卷土重来。苏轼刚开始是欣喜的、庆幸的,从这里我们足以看得出诗人对朝廷的忠心和担心,但在后来月亮出现以后,诗人对朝廷的担忧无限放大了。

这首诗最厉害的莫过于最后两句了,通过前后的变化也引出了心情前后形成的落差,诗人并没有用多么慷慨、愤恨的字眼,但就是这么平和地叙述才得以制造出来这么大的效果。苏轼的心愿不过是想要朝堂安宁,百姓生活安定罢了,却没想到总是事与愿违。

花影在动,作者的心也在动,随着日光、月光动,也随着朝廷、百姓动,我们能从这四句诗中看出作者的无奈和讽刺,对朝廷现状的无奈还有自己能力弱小的无奈;

但除了对那些奸臣贪官的讽刺,作者其实也有对自己的讽刺,自己一心为他人,最终反遭他人埋怨,自己也是极具讽刺的。

古诗词是

关键词:国学文化

  • 上一篇:成语“王顾左右而言他”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
历史解密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人公究竟是谁?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

如果你是看的是《三国演义》那你一定会认为火烧赤壁是诸葛亮的计谋,而整个赤壁之战的主人公也是诸葛亮,不过事 ...

历史趣闻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脸?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

镖局这种机构,经常在很多电视剧当中出现,甚至还有以镖局的生存兴亡为主要线索的影视作品,对我们了解古代的镖局 ...

@ 2015-2025 www.youbianjiang.com 游边疆
本站资料部分为网友互联网收集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runsly@qq.com处理。粤ICP备18088508号-1